作者为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
随着美联储降息通道的打开,一些投资者开始憧憬并描绘国际资本回流国内的壮丽画卷。上周资本市场的表现客观上给这种热情降了不少的温度,其背后的逻辑是内外再平衡固然打开了国内货币政策扩张的空间,但内部经济的再平衡又压缩了这一空间。一张一合之间,风险资产的定价场景仍然处于模糊的状态。
一、降息对海外资产的影响
上周四美联储2024年第一次降息,因为之前预期非常充分,投资者从中并不能得出更多超预期的信息。可以认为这是美联储对过去两年控通胀的一种自我总结,一种自我表彰。降息对全球流动性将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全球流动性宽松的阀门就此打开,除非极其特殊的情况出现,降息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降息的空间和时间是投资者高度关注的,不同性质的降息差别很大,一般认为预防式降息和纾困式降息是公认的两种形式。预防式降息的周期相对较短,首次降息力度较为温和,降息次数总体有限。1995-1996年和1998年的降息周期持续时间只有3~7个月,降息次数不过3次,首次降息均为25个基点,累计降息幅度为75个基点左右。
纾困式降息是在经济已经面临严重衰退威胁或遭遇突如其来的内外部重大冲击时采取的措施。这种降息旨在纾解经济压力,避免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推动经济尽快走向复苏。这往往经历较长的降息周期,如1989.6-1992.9、2001.1-2003.6、2007.9-2008.12等。这些周期中,美联储开启了1-3年的降息周期,累计降息幅度超过500个基点。
当前50个基点的降息是预防式还是纾困式?分歧较大。我们认为力度有限的降息并不会引发对经济衰退的担心,决策者希望达成软着陆的良好局面。在技术革命、功能财政以及股市财富效应的共同作用下,虽然就业指标等有些低迷,但若得出美国经济衰退的结论则有些勉为其难。市场大多认为美国经济增长动力在弱化,目前还看不到基于美国经济衰退的交易逻辑。
因此,考虑增长因子的变动,即使估值、盈利等指标显示其处于高位,但至多会得出美国股市仍然处于正常调整状态的结论。一个理由是衰退交易尚未达成,流动性又开始宽松,基本的估值模型决定了风险资产的基本定价逻辑。另一个理由是过去五年涌入美国的资金在没有找到新的价值洼地的时候,是不会轻易离开美国的,资金在美国的债券与股市之间进行大类资产的转换是大概率的事。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从高点的4.7%下降到了目前的3.7%,债市基本反映了本次降息50个BP的预期。自2022年以来,中美利差对全球资产配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较大的利差仍然是全球投资者攻守的基准线。
二、中国经济再平衡
市场有一种很朴素的想法,就是美联储降息后廉价的国际资本会顺理成章地进入中国的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从而再现八年前“核心资产”归来的场景。其核心逻辑是,A股市场的调整幅度和时间都已经足够,中国风险资产渐成价值洼地已经成为共识。
但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演化,对这种共识的分歧又开始加大。统计局对8月最新的宏观经济数据的解读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仍在稳步推进。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在增多,国内需求不足等问题还在显现,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部分行业企业经营面临困难。”
以下的数据显示经济供给与需求的再平衡在所难免。
从需求来看,三驾马车中8月份出口超预期具有特殊性。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长8.7%,wind一致预期为7.0%,前值为7%;8月进口同比增长0.5%,wind一致预期为3.5%,前值为7.2%。出口明显超过市场预期主要有两个亮点,一是极端天气变化导致部分货物延后到8月出口;二是由于基数效应,8月我国对欧盟出口出现超预期大幅回升。进口方面来看,受到内需偏弱、大宗商品价格下滑以及基数变化的影响,8月进口增速明显回落。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26亿元,同比增长2.1%,低于wind一致预期(2.8%)及前值(2.7%),继续呈现疲弱态势。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29385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比1-7月份回落0.2%。
从供给角度看,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增速较7月份回落0.6%;两年平均增长4.5%,加快0.1%;剔除季节因素,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0.32%。
按照供给与需求的月度数据看,2024年GDP达成5%面临一定的挑战。在还有一个季度的有限时间内,质量与数量的权衡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美联储降息后美元开始弱势,人民币开始升值,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打开,降息成为一些投资者的诉求。
这个时候,市场期待的中国版量化宽松面临的是中国经济从“生产强于需求”的不均衡状态重回均衡的状态。再平衡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需求上行向生产收敛;一种是生产下行向需求收敛。从业者无不期待第一种均衡,但从数据看,出现第二种均衡的概率在进一步加大。
是否降息,降多少,不仅要考虑美联储的行为,更要考虑中国金融供给侧改革对资本有序扩张的明确引导。8月新增社融3.03万亿元,同比少增968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1%,降至历史低点。8月末,狭义货币(M1)同比下降7.3%,较7月6.6%的降幅进一步扩大,连续5个月出现负增长;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6.3%,与上月持平,M2-M1增速差继续上行。这些金融数据放在过去“M1定生死”的A股黄金定律的框架下看,显然是无序的,这是过渡期金融秩序重建的混沌状态。
从当前政府对债务化解、企业并购、打击资金空转以及对债券收益率的调节看,金融改革远远没有结束,信用扩张的渠道仍然不畅通。换句话说,在水渠没有改造好之前,大规模放水的条件并不具备,否则水将会流到不该去的地方。政策的重点最多是滴灌,至多在过去存量债务的负担中调整利益双方的得失,以避免陷入日本式资产负债表衰退中的合成谬误。
三、资产负债的再平衡
从9月2日的首席视点,我们就开始提醒投资者,“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过渡期总量的价值远远低于结构。结构的变化来自于微观的演化。这些演化首推资产负债的变化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
从微观的观察看,刀郎成都现场演唱会依然火爆,但从社交媒体的相关内容看,现场的观众头发稀少了一些,也白了不少。从宏观上看,这意味着存量而不是增量对消费的支撑是根本的,也意味着基于边际变化,只考虑增量的分析方法遇到了挑战。与此相关,有卖方已经开始测算消费者的资产负债表,并得出该表的稳定性在变弱,并且大城市的加速度快于中小城市的结论。目前基本形成共识,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过去加杠杆与资产缩水叠加所致,其修复是需要时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改变投资者预期需要真正改善投资者目前的预期收益。已经有专家开始建议再发行十万亿特别国债收购尾房,并进一步解决教育、养老、医疗等三座大山的问题,从而激发新市民的消费意愿。
类似的政策举措在中国危机解决以及防范中都是司空见惯的做法。诚如此,随着资产负债表的再平衡,中国经济的再平衡将会是动态的,良好的,总量的修复与结构的优化将会并驾齐驱。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江钰涵
发表评论